上次提到的鯽魚膽,如果沒有搞錯,它的樹幹是頗麻煩的,因為長滿了刺,行山找東西扶手時,一不小心扶到它上面可不是說笑的呢。
但話說回來,這東西雖然霸道,但卻又同時又直又硬淨,行山的人都愛用它來做拐杖,所以在山上可以見到粗壯成長的絕無僅有。
在香港,鴨腳木是常見的樹木,要辨認它絕對要看它的葉
正是這個樣子,像一隻鴨腳的蹼,所以有這個名字;但不可不知,我們這裡見到的不是七塊葉呢,而是這七片合起來才是一塊葉。為了說服大家,我拍多了一張側面的照片,你看幾片『葉』分出來的地方還可以有什麼生長嗎?所以,這實在是一塊葉而已,實在太考人了。
接下來我遇上了這個
這不是前面見過的紅色醬果的山大刀或叫九節的嗎?
看清楚一點,那果雖然也是紅色的,但生長形態大不相同,這是一個接一個的生長,枝幹上也看不到很多的節,可以肯定是別的東西了;不錯,這是番荔枝科的假鷹爪,又叫酒餅葉,是青鳳蝶的重要食物,所以在稍後的日子裡,這裡肯定會有許多青鳳蝶可以被看到。
說起這些細細粒的醬果,我跟著又看到另一些看來又不一樣的東西。
這東西跟假鷹爪顯然不同,但跟山大刀的那看一簇而生的情況也不一樣,原來這東西叫土蜜樹,俗名叫逼迫仔,你們一定未玩過上一代的野戰了,那時若果玩槍,多數是用竹筒自製的土砲,子彈嗎?這裡土蜜樹的果實剛好用得著,所以又叫逼迫仔,因為打時能發出逼迫的聲音;這些正是現代的BB彈,忽然想到,現在在郊外見到BB彈會感到很討厭,因為那膠做的東西,躺在那裡十年百年都仍然存在,但以前的逼迫仔,就在那裡發芽生長,真是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呢。
接下來的這東西,你得小心了
不單止是葉面你看到的有針,連葉底也是這個光景,所以叫做兩面針。實在跟人一樣,每種植物都有自我保護的機製,這樣長滿了針,恐怕食草的動物都會敬而遠之了。
to be continued....
......end of part 2.